监测周期:2018年5月14日-5月20日
一、本期舆情速览
1、监管动态
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分析近五年来中国夏季火灾特点,通报当前消防安全形势。(中国新闻网 5月16日)
据广东省安监局消息,2017年7月22日,广州市海珠区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B区项目发生建筑工地塔吊倒塌较大事故,造成7人死亡、2人重伤。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共对55名事故责任人和8家涉事企业提出处理意见。(澎湃新闻 5月16日)
2018年5月17日,南阳汉冶特钢公司模铸作业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共造成15名职工受伤,无人员死亡,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据南阳市安监局,事故企业启动安全生产整改,企业所在地西峡县即日起对全县生产型企业展开拉网式安全排查。(中国新闻网 5月18日)
从5月开始至今年底,国务院安委办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人民网 5月21日)
2、事故信息
国内
5月14日,一架自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驾驶舱挡风玻璃在高空中爆裂脱落,副驾驶半身被吸出窗外,但机长在低温、低压、许多仪器失灵的困境下完成备降,全机128人安全落地。(综合 5月14日)
5月14日凌晨,邯郸市肥乡区毛演堡乡牛村恒生植物油脂有限公司一燃油锅炉发生爆炸,事故导致2死2伤。目前,善后处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燕赵晚报5月15日)
5月15日下午13时左右,河南省方城县发生一起大货车与小轿车相撞事故,小轿车车载6人死亡。货车司机被控制。(中国新闻网 5月15日)
5月16日凌晨,辽宁丹东籍干货船“鸿鹏”轮,在福建福州辖区距平潭塘屿岛西南1.8海里附近水域沉没,船上11人落水。当天成功救起5人,6名人员失联,目前这6名失联人员遗体已经全部找到,并确认身份。(央视新闻 5月17日)
5月17日凌晨5时许,吉林省境内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7人死亡,6人受伤。(央广网 5月17日)
5月19日15时15分,云南大理湾桥镇湾桥村美女山公墓附近森林发生火灾,经过1500余人救援力量连夜扑火,成功控制火势并扑灭明火。(央视新闻5月20日)
国外
5月15日,印度北方邦发生一座在建的立交桥部分垮塌事故,造成至少16人死亡,另有多人被埋。(新华社5月15日)
5月17日上午,美国新泽西州一条洲际公路上,校车上1名教师和1名学生死亡,另外43人不同程度受伤。(中国新闻网 5月18日)
5月19日古巴政府确认,18日发生的客机坠毁事件造成110人死亡,3名幸存者伤势严重。(新华网 5月19日)
5月19日,美国得州休斯敦一间化工厂发生气体泄漏,继而引起爆炸。现场火势猛烈,事件造成最少22人受伤。(中国新闻网 5月20日)
二、本期舆情概要
媒体报道数量总计
1、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新闻数量总计510239篇。
2、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纸媒新闻报道数857篇,新闻网报道总数9367篇,移动端1881篇。
3、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总计17364篇,微博相关信息总计479398条。
4、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论坛文章1352篇,博客20条。
图1:本期各传播渠道传播量折线图
整体舆情状况研判
监测时间段内,安全生产传播内容总量★★★★,舆情等级为橙色等级。
三、本期舆情图示
1、本期媒体总体报道/核心媒体报道图
图2:本期全部媒体传播总量折线图
2018年5月14日至2018年5月20日,国内全部媒体报道的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文章总量为510239篇,本期舆情曲线呈波谷底式,其中传播峰值出现在2018年5月14日,达到92565篇。
图3:本期新闻网传播总量折线图
2018年5月14日至2018年5月20日,国内新闻网站对安全生产报道的文章数量为9367篇,其中传播峰值出现在2018年5月17日,达到1800篇。
2、本期安全生产热点新闻
新闻网站监管类热点新闻
新闻网站安全事故类热点新闻
3、大数据云图:本期安全生产领域热词
图4:本期安全生产领域热词云图
4、本期安全生产舆情倾向性分析
图5:本期安全生产领域舆情倾向性饼图
2018年5月14日至2018年5月20日,国内各媒体对安全生产报道的正面文章数量为172502篇,占75.76%;中性文章数量为2772篇,占1.22%;负面文章数量为52431篇,占23.03%。
四、本期热点事件
1、川航客机高空遇险安全备降
媒体聚焦航空安全
1) 事件总量:★★★★★
2) 事件性质:事故类 中性
3) 事件概要: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空客A319执行重庆至拉萨3U8633航班任务,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并脱落,造成飞机客舱失压。
机组克服高速、低温、缺氧等困难,实施紧急备降。在民航各保障单位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7点46分紧急迫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
据媒体报道,执飞该航班的飞机是空客A319-100,川航于2011年购进该架飞机。截至目前共使用19912小时,最近15日无维修记录,破裂挡风玻璃系原装。空客公司已派出专家组前往成都配合调查事故原因。
事发原因即事件的焦点——飞机的风挡玻璃是如何破裂的?引起大众与媒体的关注。
图6:川航客机高空遇险安全备降各渠道传播情况
4) 舆情发展:
截至2018年5月21日16时,中国安全生产网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监测到相关报道量达121072篇,其中,纸媒426篇,新闻网6616篇,移动端2516篇,微信5203篇,微博105895篇,论坛234篇,博客183篇。
本舆情事件持续热度长,媒体关注度大,公众参与度高
5) 舆论观点
媒体报道角度
a.以人物特写的形式对本次事件的主要人物进行采访与报道
b.媒体对事件调查进展持续跟进
c.媒体点赞“机长”
d.媒体对事件原因进行探寻
e.媒体对事件的后续处置进行点评
重要观点摘编
谈处置
川航机长刘传健:(这次备降)非常难,不是一般的难。风挡玻璃掉落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失压,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温度骤降,极度的寒冷会造成驾驶员身体冻伤。在驾驶舱中,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什么都听不见。大多数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
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困难。打个比喻:如果你在零下四十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完全是全人工操作目视靠自己来判断。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飞行技术分会会长、资深机长陈建国:当时机组所处环境和飞机损坏程度,对于机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面临失压、温度低,噪音大,气流大,部分仪表可以说是不工作了,机组又是在山区。机组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当处理,让飞机安全落地,这是很值得称赞的,因为操作难度大。
某航空公司金姓机长:这种情况很罕见,但之前在国外发生过,国内而言,在他印象中还是首次。飞机是飞特殊机场的特殊航线,而玻璃掉后飞机失压了,不能像在普通地方那样下降,因为下面有山区,要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专业下降。飞行员能够把一整机的乘客救下来,实属不易。
宁波晚报江德斌:在川航备降事件里,没有奇迹,只有常识,而且是一系列常识的组合,才使得飞机得以脱险,保全了所有人员的生命。
论事发原因
陈建国:常规来讲,造成玻璃破损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安装问题,像英航90年的事件,当时安装了不合规格的螺丝,造成玻璃飞脱事件。也有可能安装时破坏玻璃结构,造成裂纹和飞脱。
二是玻璃老化问题,玻璃加速老化和航材质量问题。老化的超出了设计寿命。
三可能是加温问题,因为加温不均匀或者加温系统出现故障,也有可能造成玻璃损坏以致飞脱
四是外来物的撞击,川航的事件鸟击的可能性很小。
军事评论员、航空科普作家田晨:该事件不像创造“哈德逊河奇迹”的萨利机长(编者:飞机起飞两分钟后遭到飞鸟攻击,两架发动机全部熄火,萨利决定在哈德逊河上迫降,155人全数生还),而更像1990年的英国航空5390号航班事故。相比英国航班事发时5300米的飞行高度,此次川航事件难度更高。
英国航空5390号航班事故被认定为维护人员人为失误。维护人员未严格按照维护手册、流程进行,在安装挡风玻璃时,有80多颗螺丝钉使用了更小、更细的型号,导致玻璃无法得到有效固定。飞行时机舱内部压力大于外部,随着高度上升,压力差会越来越大,5390号航班事故是飞机在达到某个高度后,挡风玻璃无法得到螺丝钉的有效固定,最终“被吸了出去”。
多位业内人士:川航该飞机风挡玻璃破裂的原因可排除设计缺陷、人为和老化原因。比较可能的原因就是装配不当,比如玻璃、螺钉、装配时存在的预应力等,同时遭遇高空内外十倍的压差最终导致前风挡玻璃两层出现同时破裂的罕见现象。
论事件影响
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起淮:由于机械故障造成飞机备降,如果机组处置不当,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严重后果的话,机组要承担后果。显然,此次川航事件不存在此种情况。
《国际航空》杂志高级编辑颜思铭:未来,对于驾驶舱风挡玻璃状况的检查频率可能会升高;另外,玻璃的结构也会进行相应改进,以保证在温控确实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玻璃不会出现问题。当然,此次事故的调查结果还有可能使适航条款发生变动,以保证从飞机原始设计和制造上,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法制晚报:对于沉着处置挽救了人们生命的机长而言,赞美是可以毫不吝惜的。但在排山倒海的赞美涌来时,应该意识到,飞行安全绝不能仅仅靠着英雄来维持。对航空公司来说,应该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去寻找事故的根源,之后采取应对措施,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北京青年报舒圣祥:既然是原装风挡玻璃出现故障,该如何引以为戒,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有关方面亟须积极面对。对于关注此事的社会公众来说,我们点赞英雄机长,我们更关心事故原因。飞行安全无小事,宁可英雄机长永远没有表现的机会,也不要让乘客再去面对如此可怕的飞行事故。
网友评论
事件发生后,6000余名网友在四川航空官方微博为机组点赞。
网友的留言中,中国版“萨利机长””“英雄”“史诗般的迫降”是最高频的赞语。
有人称赞机组成员心理素质强大,有人佩服机长“史诗级”生死迫降的超强本领,有人致敬机长在极端环境中保持清醒、准确操作的坚强意志。所有这些,在笔者看来,最核心的是机长及全体机组成员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
@大李扯火:川航机长在驾驶舱玻璃爆碎、仪表盘开裂、无线电中断、高空失压和零下几十度的恶劣情况下,靠目视成功备降,这是中国航空史上的奇迹,飞行教官的特殊心理素质是化险为夷的核心保证,向机组全体成员致敬!
@遗君菟儿丝:机长好厉害!机组成员好棒棒!救一位乘客就是救了一个家庭,飞机上这么多乘客,真的是很感谢飞行员。可是为啥玻璃会突然掉下去,这太可怕了……
国外媒体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5日报道
5月14日,一架自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驾驶舱挡风玻璃在高空中爆裂脱落,副驾驶半身被吸出窗外,但机长在低温、低压、许多仪器失灵的困境下完成备降,全机128人安全落地。
英国《每日邮报》5月14日报道
驾驶舱玻璃在3.2万英尺高空突然碎裂,英勇的飞行员安全降落载满乘客的飞机。
美国《纽约时报》5月14日报道
飞机于上午7时42分在中国西南部的成都市紧急迫降。中国许多社交媒体用户赞扬飞行员们是英雄,并鼓励航空公司对他们进行奖励。机长对事故的利落处理也使公司得到了称赞。
报道词频分析
从事件相关热词来看,“中国版萨利机长”、“英雄”、“史诗般迫降”等词出现频次均较高,说明事件发生后,媒体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机长的报道上。另外,“安全调查”、“调查”等也出现在热词中,说明对本次事件的原因也备受媒体关注。
6) 舆论点评
本期热点事件重点关注航空安全,舆论场对真相的追问值得关注。
事件的真实调查体现的是对一起航空事故严肃负责的精神。来自业内严谨的调查程序,才能让航空安全避免落入“海恩法则”所描述的困境。
具体到川航这次事件当中,人们需要能够挽救局面的英雄,同样也需要事故真相。尽管,对来自社会的质疑声音,有业内人士指责不专业,不过对于航空安全这种专业门槛极高的领域而言,信息有壁垒,也意味着对真相的需求,显得越是必要。
关于后续处置
对于力挽狂澜的机长和机组人员,应该予以奖励;
对于伤者,以及转机乘客,应该给与相应补偿。
对于川航企业自身,应该切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于安全事件的媒体报道
在以往的一些安全事件中,某些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喜欢进行猜测,甚至喜欢以夸张的标题和口吻进行所谓分析。此类舆论分析不仅禁不住推敲,也容易造成人们认知的混乱,增加人们的不安全感。所以,避免对安全事件进行所谓“消费”,不要人为去制造热点或者蹭热点。(综合)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133号苏荷独立艺术园区首层 报名专线:400-0168-883 客服邮箱:2790002970@qq.com服务投诉电话:18816834532
CopyRight 2005-2018. 广东省祥粤建设职业培训学校 粤ICP备15087219号-1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03589号
5
消 息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