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简介
2011年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2011年5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将“中共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牌子授予深圳、汕尾两市,合作区正式运作。
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珠三角平原和潮汕平原之间,西、北部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连,南临红海湾,是粤东通往珠三角地区的桥头堡。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包括农用地407.52平方公里,未利用地13.5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47.23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1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2.5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为7.65万人。
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委托深圳、汕尾两市管理,深圳市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汕尾市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局(纪工委机关、监察审计局)、发展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经济贸易和科技局(投资促进局)、财政局、城市建设和管理局、农林水务和环境保护局(海洋局)、社会事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物价局)等9个部门,合作区单独设立国税、地税、公安机构。
地理位置
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处于深汕高速、324国道厦深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广汕铁路交汇点,距广州200公里、深圳60公里、汕头200公里,距香港82海里,距台湾高雄港200海里,距太平洋国际航道12海里,距汕尾港35公里,距小漠深水码头5公里,驱车至深圳市中心区仅1个半小时车程,距盐田港仅80公里。深汕特别区包括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
深汕高速、 324国道、厦深铁路、建设中的广汕铁路、潮莞高速和中远期规划建设的深汕城际轨道均贯穿境内。从深汕特别区驱车至深圳市中心区约1 个半小时、盐田港约45分钟、巽寮湾国际休闲度假区和小径湾海滩度假区约30分钟。
发展规划
1.两轴:
东西向以高铁、高速公路和国道为骨架,西接珠三角,东接海西经济区,串联城市核心功能区,为城市发展主轴;南北向以规划城市快速路为依托,南抵红海湾,北达莲花山麓,串接合作区主要潜力地区,为功能拓展轴。
2.一带:
东西向以高铁、高速公路和国道为骨架,西接珠三角,东接海西经济区,串联城市核心功能区,为城市发展主轴;南北向以规划城市快速路为依托,南抵红海湾,北达莲花山麓,串接合作区主要潜力地区,为功能拓展轴。
3.一中心:
位于合作区中部、城市发展主轴与功能拓展轴交汇处,由赤石南片区和小漠镇区组成,以行政、商业、商务、居住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主,为合作区公共服务与现代服务的核心。
4.四组团:
鹅埠组团,作为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传统优势产业,依托鹅埠老镇区,完善生活及产业配套服务功能,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建设成为合作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配套服务区。
鲘门组团,作为对外交通门户和滨海旅游功能区,依托厦深高铁鲘门站,强化交通集散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鲘门镇区的升级改造,建设绿色驿站、特色美食、渔人码头、特色商品城、滨海体育公园等项目,发展成为集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商务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小漠组团,作为新能源及临港产业基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临海资源优势,结合乌山港和疏港通道建设,重点发展电力能源、新材料、仓储物流等产业,打造粤东能源产业带的重要组团。
赤石组团,作为以科教研发、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为主导的远景功能提升区,重点发展生物科技、科教研发、生态农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片区内历史文化遗迹、温泉等旅游资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休闲旅游。
目前,针对深汕特别区,广东省、深圳市均已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包括人才将享受深圳市人才入户安居、补贴等有关政策福利待遇,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以享有相应补贴等。深汕特别区也在研究出台引进、留住优秀人才的薪酬、晋升、住房、入户、子女入学、医疗等保障政策。
此外,深汕特别区并不是普通的产业园区,而是要建成一座新城。根据规划,该区域要努力建设成一座有特色的美丽滨海产业新城,突出发展先进制造、新兴海港两大特点产业,重点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新兴海港商贸区、滨海生态旅游区三大特殊区域。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133号苏荷独立艺术园区首层 报名专线:400-0168-883 客服邮箱:2790002970@qq.com服务投诉电话:18816834532
CopyRight 2005-2018. 广东省祥粤建设职业培训学校 粤ICP备15087219号-1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03589号
5
消 息
微信公众号